曾代表政府出席藻礁公投意見發表會,力挺中油三接開發的環保聯盟會長謝志誠,繼續力挺台電四接開發並以《可以反對四接,但別誤導社會大眾》[1]為題,投書貴刊稱:燃油每度電的碳排為0.734公斤,燃氣複循環的每度電碳排為0.365公斤,環團指控「燃油換成燃氣,碳排不減反增」顯然與科學常識相抵觸;環團拿僅剩3、4號機組年發電僅約27億度的碳排放量和改建後可年發電180億度的碳排放量,放在一起比較,恐有刻意誤導社會視聽之嫌。惟查:
協和改建後,預估年碳排量將增為近年平均排放量的3倍
本人於2025年2月7日「減排要有真行動協和除役轉再生記者會」上,已清楚說明:「協和電廠現況僅剩共100萬瓩的兩部機組;且因空污管制、發電成本及設備老舊等因素,長期低度運轉,2023年使用率分別僅28.69%及26.52%。109至112年溫室氣體平均年排放量211萬噸,改建260萬瓩大型然氣火力電廠後,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增為623萬噸,將近現況3倍,碳排不減反大增[2]」。可知:本人在記者會上主張「碳排不減反大增」,顯非指燃油發電轉為燃氣發電的「單位碳排放量」增加;而係指「年碳排總量」增加。
協和電廠由裝置容量較小且使用率極低的2部燃油機組,改建為現況2.6倍的大型燃氣機組後,環評資料預估的未來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為環境部「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網站揭露的2020至2023年4年間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平均值的3倍。謝會長以「單位碳排減少」指稱反四接環團誤導,才是無視協和改建後「年碳排總量大增」的誤導文。
(圖片來源:「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第5-2頁)
單位碳排減,發電總量增,總碳排量仍將大增
協和電廠2023年發電量23億度,2024年發電量27億度,改建大型燃氣火力電廠後,年發電量預估將增為180億度,亦即發電量將增為現況的6至8倍。縱燃氣發電的單位碳排量,小於燃油發電的單位碳排量,但當發電總量暴增,總碳排量仍將大增。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明訂2050年淨零排放之法定目標,政府若真有決心減碳,該做的是透過深度節能、能源管理、再生能源等方法,實質減碳;而非玩文字遊戲,以協和改建後「單位碳排降低」,掩蓋「碳排總量增為3倍」的事實。
況反四接團體倡議以深度節能、協和轉型再生能源電廠、在北東地區適當地點發展地熱、屋頂型光電等再生能源等,取代高碳排的協和燃氣火電計畫,若要比較碳排高低,自應將反四接團體倡議的替代方案列入比較,方屬公平。而依IPCC資料,各種能源的直接排放量:燃氣發電高達370 gCO2eq/kWh、地熱發電及屋頂型光電則均為0 gCO2eq/kWh[3]。深度節能加再生能源,顯遠比協和轉燃氣更加低碳。
以瘦身為例,為減肥改吃熱量減半的化工代餐,但食量卻增為過去的6至8倍,攝取的總熱量暴增,只會越減越肥。真正合理的減肥,除將飲食內容替換為低熱量且更健康的原型食物,進食總量亦應適度控管。減碳要有真行動,不要假動作。協和小油轉大氣,碳排不減反大增;深度節能加再生能源,才能真減碳。
(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