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點介紹
蠻野編輯部
2025/11/06

穿行在鹿港的街路上,順著舊稱五福大街的民生路往南走至合興段,在一整排街屋立面中,林俊臣教授書寫的「白海豚媽祖宮」為遊人們點醒過往鹿港與海洋的連結。一府二鹿三艋舺代表台灣百年來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口,象徵這些城市依附海洋而興起的經貿開發,頻繁往來的船隻承載許多獨特傳統與文化,交織出海港城市獨特的風貌。鹿港作為西海岸上最風格別緻的古鎮,累積富饒多元的文化底蘊,也保留許多海岸聚落的生活習慣與信仰,依附著海洋信仰,「白海豚媽祖宮」順勢而生。

台灣白海豚又名媽祖魚。每年媽祖誕辰前後,海洋便如默娘剛出生時一般不哭不鬧,此時漁民乘著媽祖的庇護出海作業,海面平緩如鏡,白海豚在水上躍出粉紅色的浪花,漁民們相傳白海豚是來向媽祖祝壽的靈獸,從此便有了「媽祖魚」這個別名。然而台灣白海豚目前數量不超過60隻,2008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2015年被認定為台灣特有亞種,而「白海豚媽祖宮」是全台灣唯一一座專為介紹台灣白海豚而設置的教育場館。

尤增輝的《鹿港斜陽》寫道:「鹿港擁有三百年輝煌的歷史,在歐風美雨的吹襲下,它仍保有不少傳統的特色,正因為在發展上呈現遲滯狀態,得以留下這許多珍貴的古蹟……這就是鹿港的『文化財』。」而鹿港之所以成為現在的鹿港,粘錫麟老師有不可忽略的貢獻。

1981年,曾任國小教師的粘錫麟離開制式的教育場域,轉身帶給全民一場非制式卻極具啟發性的環境教育。1985年,美國杜邦公司計畫在彰濱設立二氧化鈦廠,粘錫麟率領群眾開啟反杜邦運動,為後續豐富的台灣環境運動史寫下第一頁,反杜邦運動影響深遠,不僅促使《集會遊行法》的成立及環保署的誕生,更喚醒地方居民展現出對抗中央經濟政策的行動力。1988年,粘錫麟組成全國性的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工作室」,持續為環境運動耕耘,之後選在鹿港老街上成立「綠色主張工作室」,在昏暗的房舍裡,為一場又一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點燃火種,更啟蒙無數後輩。

2013年,粘錫麟仙逝,媽祖魚聯盟為傳承粘錫麟的精神,特在「綠色主張工作室」原址成立「白海豚媽祖宮𑇐粘錫麟紀念館」,後因原址房東不續租,故將場館搬遷至鹿港中山路的百年古厝繼續營運。

當初參與運動的鹿港人梭織出鹿港如今的樣貌,不但守護彰化的環境,更守護了台灣白海豚,「白海豚媽祖宮𑇐粘錫麟紀念館」撫今追昔,為南來北往的遊客及附近居民提供傳統建築展示、展覽、解說、演講、手作課程、圖書及影音資源等服務。

蠻野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