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經濟部網頁)
經濟部日前就民間「沒核四也不缺電」之質疑,發新聞稿回應聲稱:生活型態改變與產業結構調整需時間,核四商轉是近2年的事;等到用電省不下來,再蓋電廠已來不及;林口、通霄、大林等機組將陸續除役;用電成長率1.41%,屬最低極限之預測值,全民需付出很大的成本及代價[註1]。
然「減緩用電量成長」,遠比「減少用電量」容易,即使不願積極節能,單純維持既有生活型態,理當可以做到。況經濟部長期花公帑買廣告宣導「節能」,為了擁核,竟堅持用電量非「高成長」不可,顯自相矛盾。
核四年發電量僅193億度[註2],若不願落實節能,堅持用電量必須高成長,依台電浮濫預估之2012年至2022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3.1%,每年增加65億度用電量[註3],爭議三十多年的核四,冒險運轉所增加的電力,不到3年就不夠用,而台灣能承受多少座核電廠的威脅?
依台電102年9月版《台電電源開發方案》,2012年至2024年的退休機組裝置容量合計962.5萬瓩(含核一二三5部機組,不含核三2號機),新增容量則高達1,965.9 萬瓩(含核四),若扣除核四的270萬瓩,和核三2號機的95.1萬瓩,全面廢核,仍將增加638.3萬瓩的電力。其中,林口、通霄、大林電廠均非單純除役,而是有更新計畫[註4],三座電廠更新後,將分別增加180萬瓩、115.7萬瓩、35萬瓩的裝置容量。經濟部身為能源主管機關,就同一電廠竟然只講除役,避談更新、擴建,刻意用片面資訊誤導民眾,實忝為公僕。
又依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年報》,2008年至2012年5年間,我國「電力消費」年均成長率僅1.01%,低於經濟部所謂「最低極限值」1.41%。其中,2008、2009、2012年「電力消費」更出現:-1.69%、-3.91%、-0.32%[註5]的負成長。經濟部罔顧電力「低成長」甚至「負成長」,是台灣已發生過的事實,故意把電力「低成長」講得極為困難,恫嚇人民支持核電,手段十分可議。
再依經濟部能源局《我國電力需求零成長評估報告》,2000年至2010年英國、加拿大、日本、丹麥電力消費年均成長率分別為 - 0.08%、0.02%、0.17%、0.18%,均為低成長,甚至負成長,而包含七大工業國在內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合計電力消費年均成長率亦僅1.02%[註6],遠低於經濟部宣稱的「最低極限值」1.41%。當許多先進國家都能做到「用電低成長」,國土面積小,禁不起一次核災的台灣,是否非得不計代價,冒著核災風險,追求「用電高成長」?
(圖說:經濟部能源局【我國電力需求零成長評估報告】第20頁)
經濟部一邊宣導「節能」,一邊以「用電高成長」的藉口擁核,人民要識破矛盾的騙局,並站出來要求廢核。
(蔡雅瀅 /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註1:經濟部【經濟部嚴正抗議報載錯誤解讀「我國電力需求零成長評估報告」--核四是我國穩定電力供應之重要基載電源】新聞稿
註2:台電網頁 / 資訊揭露 / 工程資訊 / 龍門電廠工程進展
註3:台電網頁 / 歷史與發展 / 展望 / 未來電力需求成長
註4:台電網頁 / 資訊揭露 / 發電資訊 / 火力營運現況與績效 / 未來展望
註5:經濟部能源局 / 能源統計年報 / 電力消費統計表
註6: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7條第1項第5款,應主動公開之經濟部能源局【我國電力需求零成長評估報告】,曾公開在經濟部能源局網站,後來又被移除,連結為另外取得之備份資料,非原始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