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民工程師在記者會一開始播放丹麥風機再運轉時零件飛散的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葉片在爆裂後飛超過800公尺,並舉出國內外風機飛散的照片,包括德商英華威在後龍、台電在台中港、日本風機倒塌以及蘇格蘭風機零件炸飛的情況。這些資料顯示風力發電是有其安全的風險性存在,但政府跟業者卻不會跟人民透露這些資訊。
此外,英華威集團在其100年5月的「苗栗縣竹南鎮、通霄鎮、苑裡鎮設置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明列風力發電機距離建物距離原則卻未切實執行,但風力發電機的設置距離卻明顯比其原則還近。王偉民工程師因此認為當地民眾的抗爭不是沒有道理的。
立法委員林淑芬更進一步說明,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7條即說明開發單位應切實執行環說書、環評書及審查結論,並在第18條賦予指定目得事業主管機關(在本案中為經濟部)追縱、主管機關(環保署)監督執行情形之權責。且第23條中也提到,如有違反第17條者予以罰鍰並限期改善,仍未改善得按日連續處罰,甚而致危害人體健康或農林漁牧資源者,可以命其停止實施開發行為。英華威集團在苑裡的風力發電開發案顯然有違反其環評承諾的疑慮,政府相關單位應該立即處理,要求其立即停工。
吳宜臻立委表示根據環保署研究資料,低頻音(特性:200Hz以下)對人體會產生壓迫感,對睡眠及心理的影響卻相當大,甚至可能導致神經衰弱、憂鬱症等,尤其對年紀較大者容易產生影響。部分已設置風力發電機(如苗栗縣後龍鎮、新北市石門區)之周邊居民曾反映因長期受到風機引起之低頻噪音影響而陸續發現陸續發生耳鳴、心悸、頭痛、失眠、胸悶、睡眠不足等身體上的不適感,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甚至需要長期醫療。經國外研究已明確定義由風力渦輪發電機產生之低頻噪音所致之身心理不適症狀稱為「wind turbine syndrome(風力發電渦輪機症候群)」簡稱”風車症候群”。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喉科學與耳科學》論文〈風車症候群:事實或虛構?〉寫到確實有證據指出,暴露在風車造成的低頻音波(infrasound)中的人,可能會對耳部引起特定的生理反應,包括耳鳴(tinnitus)、耳痛和眩暈症(vertigo)。所以為了減少低頻噪音危害,風機與民宅或住民活動空間的距離必需要一定的距離,但我國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安全設置規範,政府應儘速訂定。
吳立委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資料指出全國已商轉的機組有304座,興建與籌設的有44座,要求政府應針對已經在商轉風機附近一定範圍內的住民做健康影響調查評估,以釐清人民的疑慮,這部分已在立院院會提案獲跨黨派委員支持通過。推動綠能政策是社會共識與政府既定政策,然開發計畫仍應考量對環境與住民安全之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我們呼籲綠能與安全要兼顧才是好的綠能政策,期待我們台灣能發展安全與健康的綠能!
出席記者會的苑裡自救會幹部鄭百松、陳薈茗等人激動痛陳英華威公司說明會舉辦草率,根本未接到說明會開會通知,對於風機設置的疑慮英華威公司也沒有清楚說明,政府也未能監督,希望大家理解抗爭行動絕對不是無理取鬧。年紀超過七旬的鄭百松提起這段時間投入抗爭行動受大極大壓力激動的說不出話、當場流下眼淚。
前來聲援的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李墨堂專員指出目前的噪音標準已經比國際高約5分貝,而長期關心噪音污染的張豐年醫師曾在環保署訂定噪音管制標準的時候,提出噪音管制標準要調低3分貝,但英華威代表竟以會影響風力發電產業發展而反對。李墨堂認為如果風力發電的噪音如果真得像風力業者所說的那麼低就不應該跳出來反對。站在環保團體的立場當然支持綠能,但政府推綠能政策不能是「做中學」、「先有再說」的態度,發現問題卻未能克服,應有較完整的評估與完善配套措施。
最後與會者齊呼「呵護綠能」、「要綠能 要安全」、「綠能安全要雙贏」等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