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連《經濟學人》的編輯都崩潰了:《企業人格診斷書》
李靜怡
2007/08/31

轉載自破報475期

那個在80年代美國密西根州菲林特小鎮,曾經因為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巨幅不當遣散工作多年的勞工,讓20,000人在街頭排隊領差勁的救濟奶油與起士;28,000人徹底失去他們的房子與存款往南方遷徙尋找工作機會;都市公共健康部門宣布城市內的老鼠多過住在那裡的人,因為市政府單位的預算只夠一個禮拜收撿兩次垃圾;失業率,失業率讓菲林特市破了美國都市的自殺紀錄、家暴紀錄、重度酒癮者紀錄,讓菲林特市超越底特律與邁阿密成為全美國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城市。沒有犯罪的人開始剝兔皮,那是一個新興的職業。

當通用汽車營業額在1983年超過19億的同時,它毫不猶豫地把工廠遷移到勞動力更低廉的亞洲與墨西哥,它開始投資武器製造。而那些不想在自家後院 剝兔皮的失業勞工們,跑到通用汔車公司前面,抗議該公司當初用提供就業機會向政府換來的所得稅額減免,是一個很爛的謊言。只是,在行動主義者集結以前,抗 議,不過就是拋向空中的達達主義般的虛無詩句。

菲林特小鎮好死不死,是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長大的地方;麥可.摩爾的爸爸,是通用汽車的工人。然後,小麥可拍的《Roger And Me》、《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華氏九一一》,將美國紀錄片的拍攝標準,推到了一個空前堅強的超級頂點。

而當《企業人格診斷書》(The Corporation)這部紀錄片在2004年上映時,它的媒體效益又超過了小麥可的所有紀錄片,沒有人想過小麥可可以這麼快被擊敗。《企業人格診斷 書》輝煌地站在這紀錄片高潮中的G點,它贏得了26個國際獎項。這部加拿大人導演的片子,被美國媒體稱作2000年以來最重要的紀錄片。(其實原文是說: 本世紀最重要的紀錄片,只是這樣說太不老實了,畢竟現在也才過了七年),然後所有的行動主義者、那種聚集各式人群的infoshop、藝術公社、大學,都 可以看到它的海報。

《企業人格診斷書》在視覺影像、聲音、影像素材、後製專業程度、發行方式都為紀錄片開啟了不可思議的嚴苛標準,而這部按照同名書籍拍攝的紀錄片在內 容與影像結合上,可以稱作無懈可擊,紀錄片看起來再也不像愚蠢的教學錄影帶。甚至連它的網站都是由具有行動主義理念的設計公司(Good Company Communications)架設的,這個打著「好人,也可以很酷」招牌的數位設計公司也幫寫了反消費品牌文化《No Logo》的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設計封面。

這部訪問了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娜歐蜜.克萊恩、麥可.摩爾、諾貝爾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的紀錄片,終於讓一向支持自由貿易與財政保守主義(fiscal conservatism)的《經濟學人》的雜誌編輯寫了一篇影評來罵它,八成這本雜誌的主要讀者,那些政府決策者與企業領導者,看了以後都會認為,馬 的,這些行動者根本就是白癡。而《經濟學人》從頭到尾都沒提到行動主義者這個字,它統稱她╱他們為反全球化的傢伙(anti-globaliser)。

這篇影評大概是該雜誌所出現過用字最粗淺、立論最薄弱的一篇文章,很適合放在英語教材裡面。我不知道其他讀者心情是怎樣,編輯用他大學一年級通識課 上的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抨擊導演,一五一十地把馬先生批判企業體制的理論全部背出來,然後說,你看,導演說的別人一百年前就說過了。編輯說這部影片完全性地偏頗,並 且,跨國資本企業至少比共產制度以及德國納粹的國家社會主義好,結尾更是張力十足地用爺爺的冷戰時期語調說,「難道,我們要像北韓一樣?」

李靜怡
關鍵字
#企業人格診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