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推動聯盟聲明稿】
2021/11/04

媒體報導,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宣稱:1、只有興建三接,才能及時符合新增的8號、9號機組需要用氣的時程;2、環評通過當時,工業港還沒有被環團質疑,但環團還是不滿意,後來就把問題聚焦在海域,於是再推出一個「再外推方案」;3、新的接收站若蓋在北部,可以區域平衡、分區供電、相互備援;4、工業港水深到18米就沒有礁石云云。

 

經濟部亦製作文宣,聲稱:台北港無法成為三接替代方案,「海管50公里途經更多礁岩」;「拉管數十里 管經陸海區 本是接收站 遷址難太急」云云。

然而:

 

1、大潭電廠8、9號機較三接早2、3年啟用,三接顯非唯一氣源:

 

    大潭8、9號機裝置容量共224.7萬瓩,年發電量約137億度電。該二機組預計分別在111年6月啟用、9號機112年6月啟用,三接外推方案則預計114年6月啟用。大潭電廠兩部新增機組,較三接提早2、3年啟用,顯有三接以外的其他氣源。

 

   事實上,中油一接、二接均在擴建中,台電五接也在興建中。大潭電廠7部機組主要使用二接氣源,目前二接供氣能力600萬噸/年,預計112年提升到800萬噸/年、114年提升到1,000萬噸/年、117年再提升到1,300萬噸/年。單就二接近年預計新增的供氣700萬噸/年,已為三接的2倍多。而一接、五接還要各增加3座及5座儲氣槽。

 

2、環評階段,環團質疑範圍包含觀塘工業港:

 

   三接包含「觀塘工業港」與「觀塘工業區」兩個開發案,環團於環評階段一再請求三接遷址,質疑範圍當然包含「觀塘工業港」。中油宣稱環評通過當時,工業港還沒有被質疑,顯與事實不符。實則,107年7月3日環評專案小組曾以:「...港灣開發已實質改變藻礁、珊瑚等生態棲息環境,在水體物理和化學因子有重大改變情形下,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之虞...」為由,建議將觀塘工業港環現差及環差「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可惜在行政院長公開喊話施壓下,最後仍通過環評。

 

3、大潭電廠如使用一二五接氣源,仍係在北部發電,未增加中南部空污;若重視區域平衡,更應支持三接遷址:

 

    一接位於高雄永安港、二接及五接位於台中港,而高雄及台中均有管線可相互備援,並均可輸氣到大潭電廠。大潭電廠如使用一二五接氣源,仍係在北部發電,無涉南電北送爭議,亦未增加中南部的空污。    

    況學者莊秉潔教授曾指出:觀塘冬季風浪大,天然氣船進出不易,如供氣不順,冬季空污嚴重時,反而需再啟動老舊燃煤電廠。並分析:觀塘、台中及麥寮連續風速>12m/s達12天,極可能「同時斷氣」。則若重視區域平衡,更應支持三接遷址至海象更佳的地方,以分散風險,避免北部與中部的接收站同時斷氣。

4、三接外推方案環差資料,水深超過18米仍有藻礁:

 

    中油一再對外宣傳水深超過18米就沒有礁石云云。然依該公司三接外推方案環差報告,不僅開發範圍多處有藻礁,部分水深超過18米的鑽探點位也確認有藻礁。

 

    又三接原規劃將迴船池浚挖至18米深,外推方案宣稱「不浚挖」。但迴船池預定地有兩個鑽探點位,深度分別僅16.90米、17.52米,且均有藻礁岩體。若浚挖,將違反承諾;不浚挖,若深度不足,迴船時易卡住,豈不成為廢港?

 

    另三接外推方案的碼頭、防波提等人工設施面積高達45公頃,中油文宣將人工設施與海域面積相除,宣稱「結構物影響海床面積約2%」云云。顯悖離海域開發,遭結構物圍起的海域及南北兩側突堤效應所及之處,均會受影響的基本常識。

 

 

5、我國既有天然氣海管長達135公里、237.7公里,均佈設在「水深 30~50 公尺的沙質海床」,若要增設50公里海管,長度並非問題,更無必要故意穿越「藻礁」:

 

    中油一接、二接,分別以永安-通霄237.7公里海管及台中-大潭135公里海管串連,2015年10月中油刊物《元氣生活》曾提及「如果作業順利的話,一天24小時下來大約能完成4公里的海管鋪設」。可知若遷址鋪設50公里海管,順利的話只需12.5天,應非難事。
 
    又依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p9-7:「我國現有天然氣海管佈設條件…均佈設於西部離岸約 10 公里之近海海域,水深 30~50 公尺的沙質海床 」,三接遷址若需增設海管,理當比照相同條件設置於「水深30~50公尺的砂質海床」,不應故意穿越「藻礁」。經濟部文宣顯係惡意誤導民眾,其心可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