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應否遷離大潭藻礁海域
─ 非核、減煤、節能、救藻礁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
海岸溼地學者/劉靜榆
海洋學者/陳昭倫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兼研發長/林惠真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劉少倫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
「珍愛藻礁公投」在全國人民與在朝野政黨高度關注下,二階連署人數已逼近70萬大關,將成為我國史上第一宗生態公投案。本案涉及7600年藻礁生態系棲地保育,因與核四公投同日舉辦,致引發各種能源轉型時程與方案的討論。
公民投票是我國民主深化的重要場域,各方應基於明確的爭點,提出主張、事實與證據,進行辯論,才有助於我國公共論域的品質提昇。本人身為公投領銜人,對於人民宜予考量之爭點,茲先提出下列4項,供各界思考,也期盼政府召開聽證會,讓社會充分討論後,再做出判斷:
大潭藻礁為「希望熱點」
爭點一:三接開發案是否已避開藻礁生態系?
大潭藻礁生態系有高純度現生藻礁,造礁藻類有37種為新紀錄種,其中19種是世界新種,藻礁上面聚集著數以百萬計的寄居蟹,幾十萬隻的兇猛酋婦蟹,還有台灣第一次紀錄的小丘多彩海蛞蝓、紅色新種章魚穿梭在藻礁的縫隙中。
藻礁之間形成的大小潮池裡,住著上千隻的裸胸鯙,還有名列於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再加上有《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貿易監控物種名單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名單共同認定的紅肉ㄚ髻鮫幼鯊,因此大潭藻礁能夠獲得國際知名的非營利海洋保育組織「Mission Blue」指定為東亞第一個「希望熱點」。
雖然,政府文宣或網軍梗圖,都說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沒有蓋在大潭藻礁上,但這是不實的話術。事實上,三接開發案包含「工業區」與「工業港」兩部分,工業港面積一直都超過900公頃,並未大幅縮小。
工程嚴重破壞阻斷棲地
從「觀塘工業區開發計畫建港及造地工程海上地質調查鑽探試驗分析」資料顯示:在工業港範圍內,從平均低潮線到水深20公尺,都有礁體。若再配合2018至2019年現場調查影片,更可親見低潮時整片紅色的殼狀珊瑚藻茂盛生長,還有許多大型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群聚,直徑最長可達1.1公尺,代表大潭藻礁已是目前該種一級保育類動物的最佳棲地。
三接工程一開始就在一級保育類的棲地上施工,包括棧橋21公頃的填海造陸區之下,全部都是活生生連續綿延的礁體和生物族群。然而中油完全漠視《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傷害一級保育類動物的刑責,在2020年就有兩次施工船的擱淺,造成藻礁和柴山多杯孔珊瑚嚴重的損傷。到目前為止,政府沒有追究,也沒有任何人負起法律責任,我們感到極為痛心、不捨。
後續913公頃的港區及長達4280公尺的堤防,這些工程對於海洋生物來說,是棲地的破壞,更是嚴重的阻斷。藻礁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三接觀塘工業港將使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無法進到藻礁區繁殖下一代,而藻礁區的幼生也難以回到大海中。此外,藻礁層層堆疊的礁體結構和很薄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共骨都沒有辦法進行生態復育,因為外力會讓他們完全粉碎,也沒有辦法在固定回原來的海岸。因此在生態的重要性、不可取代性以及不可復育性等3個前提下,三接應尋求其他的替代方案。
(攝影/ 陳憲政律師)
非反三接而是選址錯誤
爭點二:三接開發案遷址時程為何?是否需時過久而欠缺可行性?
我們重申,珍愛藻礁公投所反對的,並非三接本身,而是其「選址錯誤」。三接遷址時程早在5年前就該納入決策考量。政府近來一再強調,若三接遷至台北港,將推遲供氣時程11年,時程過長而不可行云云。但此爭點,應分成兩部分討論。
第一是時程的計算:本案環評時,中油曾針對台北港開發時程提出3種版本(10年、15年、18年)。但當時環評委員鄭明修亦有委託專家評估,稱只需時4至5年。何以兩者有如此大之落差?甚至在環評通過2年間,政府又改口說需11年?此與先前所述18年,有何不同?政府恐怕只是單純接受中油給的數字,卻未完整評估三接遷址所需時程,致無法取信於民,甚至白白浪費自2016年起迄今的5年寶貴時光。對此,中油難辭其咎。
第二,目前協和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因填海造陸時間較長,決定先採「海上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以縮短時程。三接為何不能考慮暫時利用現有之林口卸煤碼頭,快速設置浮動式接收站,因應當前的需要?再利用這個緩衝期,尋找更適合的接收站址(如已開發的台北港、林口港)。甚至直接利用台北港、林口港附近的自然地形屏障,建立無堤防之海上天然氣接收站。如此不但可保留千年藻礁,也可以將供氣時程影響減到最低。
三接遷址影響供電有限
爭點三:三接遷址期間,會不會影響供電穩定?是否影響減煤時程?有無其他能源轉型方案?
2020年12月15日立委召開之「三接遷址是否更有利能源安全與溫室氣體減量」公聽會中,經濟部的簡報顯示:2025年備用容量率預估值為17.1%。當時環團代表追問:如果三接不蓋會影響多少?台電總經理鍾炳利答覆預估影響2.4%。但日前經濟部卻宣稱三接遷址,將影響高達6%。何以短短2個月間,有如此大之落差?經濟部應如實公布其評估資料,而不是信口開河。
若台電總經理在前揭公聽會之答覆(即影響2.4%)為真,則2025年換算備容率約為14.7%,離法定備容率僅有0.3%的差距,且1年較高用電負載約200小時,占比不到3%,實應透過更積極的節能政策、電力調度,或以浮動式接收站(FSRU)補足缺口,都比填海造地破壞藻礁來得有效率且省錢,更不需增加燃煤造成空污。
燃氣發電作為能源轉型的過渡選項,除考慮供電時程,不可忽略減碳目標。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4條: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應降為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學者推估,若要達到該法定目標,2050年將有4成左右的接收站處於閒置狀態。從低碳經濟之觀點,永久性的能源基礎設施都應審慎評估,避免資產閒置。
能源轉型應理性思考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經濟部一直強調三接遷址就會缺電、增加空污,這樣的恐懼行銷,不僅於事無補,也會模糊焦點。
(相片提供 / 陳昭倫博士)
環境公民護藻礁反核四
爭點四:藻礁公投是否會與重啟核四公投發生連動效應,甚至夾帶重啟核四公投過關?
藻礁公投與核四公投雖均與能源相關,但係各自獨立的公投案。2018年九合一選舉與10項公投合併舉辦,今年預估僅4項公投,複雜度大不相同。2018年的「降火力」和「反燃煤」公投,支持度分別為79.04%、76.41%;而「廢除電業法95條」公投,支持度為59.49%,同意票數最大相差超過206萬票,可知人民就不同能源議題,會做出不同選擇,並無必然的連動關係。
推動藻礁公投的環團,許多均長年投入反核運動;已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政黨,如:時代力量、歐巴桑聯盟、綠黨、台灣團結聯盟、自由台灣黨,均明確反核;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表態反核四。而國民黨雖有部分人士立場偏向擁核,但核四所在地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曾指出「重啟核四是假議題,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沒能力處理核廢,沒資格用核電」。
藻礁公投的理由書就「能源轉型」部分已明確表達反對核四續建的立場,並載明支持「非核減煤」政策。理由書指出:大潭海象不佳、腹地狹小,不利天然氣穩定供應,欲提高天然氣占比,應慎選天然氣接收站場址。民進黨最新發布民調也發現:71.8%民眾不支持核四重啟,超過80%受訪者更支持用綠電取代核電,84.4%民眾贊成應先解決核廢料問題。
若兩項公投有連動關係,應是更多在意環境的公民,將願意站出來投票「護藻礁、反核四」。甚至政府可將核四改為可快速興建的再生能源電廠,解決三接遷址過渡期的電力需求,亦即「廢核四更能救藻礁」。
以節電兼顧環保與能源
依上述分析,應對藻礁公投投下同意票。再依台經院民調,高達84.3%的民眾支持藻礁公投,其中,有51.9%選擇節約用電或提高電價(以價制量)。從許多民眾選擇節電作為兼顧「環境保育與能源政策」的手段來看,我們認為:我國國民已更加理性、兼愛。台灣的公共治理與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都有關係。
就像這次疫情,是每一位公民自身某種程度的犧牲(如戴口罩、少出門等),帶來我國的防疫成功與經濟發展。關於救藻礁,我們除了監督政府拿出更清楚明確的資訊與對策外,誰說每一位國民不能透過「投票同意+節能」而成為貢獻者?
非核、減煤、節能、救藻礁。深盼「珍愛藻礁公投」,能為我國環境保護與民主進步,帶來更多啟發。
(攝影 / 陳憲政 律師)
本文投書於【蘋果大辯論】專欄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