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騏教授:白海豚的隱形殺手不重要嗎?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教授 裴家騏 /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理事長 文魯彬 /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執行秘書 許馨庭 /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理事長 陳秉亨
2019/06/28

白海豚的隱形殺手不重要嗎?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教授 裴家騏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理事長 文魯彬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執行秘書 許馨庭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理事長 陳秉亨

 

  最近,瀕臨絕種黑熊和石虎的隱形殺手備受報導,激起了大眾對捕獸鋏和套索陷阱頻頻誤傷、誤殺牠們的悲憤,林務局也積極的面對,開始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是正確的態度,值得期待。

  不過,殘存數量只有黑熊、石虎十分之一的台灣白海豚,卻遲遲等不到積極改善其隱形殺手的待遇。十幾年前,研究人員就知道刺網(gill net)對台灣白海豚造成的傷害,是直接造成牠們族群減少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沒有漁民會主動捕捉白海豚,但白海豚遭到刺網誤捕、網繩糾纏與切割肢體的案例卻時常發生。

  和黑熊的斷指、斷肢一樣,國際研究團隊多年來也觀察到非常多軀體遭網繩切割過的台灣白海豚;根據目擊的紀錄,30%以上的個體都帶著魚網勒纏過的傷口,但嚴重程度一定是被低估的,因為那些已經死亡的個體多不會被發現的,曾經就有一隻擱淺的白海豚,其死因就是漁具纏繞。在這些傷殘的觀察紀錄中,有母豚被漁網纏繞過,隔幾年,剛出生的幼豚也被拍到身上纏繞著漁具,實在令人痛心。每當看到這些倖存的個體,就讓我們不得不擔心還有多少個體(尤其是年幼個體)沒能夠熬過來,而死於刺網。

  其實,從2013到2017年之間,就已經有三篇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直接探討刺網對台灣白海豚的傷害,並提出警告[1],但似乎沒有得到我政府的重視。甚至曾經有一段時間,主管機關還認為主要造成切割傷殘的是沉在海底的棄置漁網,而不認為刺網漁法對白海豚是一個隱形殺手。根據前述2013年的文獻,為確保台灣白海豚的族群數量穩定回復,每年人為所造成的死亡不能超過0.15隻(最多每7年1隻的意思);但沉重的事實是,自2009年迄今發現的死亡個體已累積了8隻。

  其實,國際上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和發表,都指出真正造成鯨豚威脅的就是使用中的刺網。我國自1989年起已經禁止於離岸三海哩內使用刺網捕漁,也有推動傷害性漁具、漁法的退場轉型措施,但除了是自願性質之外,也只是先從大型漁船開始,家計型的刺網漁船則仍在輔導中。雖然全國已經有九個縣市訂定了刺網漁業禁漁區的規範,但這些禁止流刺網的縣市,都不是白海豚的棲息地。

照片來源:林務局

  一直到今年六月,由新設立的海洋委員會所準備的白海豚保育計畫書草案中,才將刺網的誤捕、誤傷納入主要威脅之一。但仍然還沒有開始因應這個棘手的問題,如果要等到保育計畫書完稿、公告,對於這個只剩下不到70隻個體的動物而言,應該是緩不濟急了,我們顯然需要立刻對這項致命的威脅做出有效的因應,而要完全禁絕刺網在沿岸的使用,似乎也不能只依賴執法機關的強力掃蕩,我們建議,同時提供足夠的鼓勵,讓漁民放棄使用刺網的漁法,將刺網集中繳交給政府,當然,若能同時獎勵漁民協助清除海底的廢棄漁網,則對沿岸的海洋環境的恢復應該會更有幫助。

----------------

[1] (1) Slooten, E. et al. 2013, 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 22: 99–114; (2) Wang, J. Y. et al. 2017.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116: 167–174; (3) Wang, J. Y., C. Araújo-Wang. 2017. 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123: 257–262.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教授 裴家騏 /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理事長 文魯彬 /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執行秘書 許馨庭 /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理事長 陳秉亨
關鍵字
#刺網
#守護國土山林
#永續綠色生活
#白海豚
#監督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