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港擴建外港區對白海豚的影響
陳秉亨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2018/10/26
 
為了台電的天然氣接收站,台中港預計要往外海擴建外港區,就是在目前的台中港的堤防外,再填海做一個港口。誠然本案是為了天然氣發電廠,可減少燃煤與空汙,但對於白海豚的影響恐怕比離岸風力發電機更大。
 
台灣白海豚2002年由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開始正視科學調查,2008年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2015年被學術界認定為台灣特有亞種,2018年被美國列入瀕危物種法的保育對象。白海豚俗稱媽祖魚,小時候體色灰色、長大轉白色,目前族群數量約70隻,主要活在水深30公尺以內,其實大部分都是在20公尺深以內的沿近海海域,超過30%的白海豚身上都有網具或是螺旋槳造成的傷口(圖一)。造成其族群危機的五大因素,棲地消失填海工程、過漁與誤捕、汙染、水下噪音、河口營養源減少。只要填海超過水深二十公尺深的,就會對白海豚移動造成阻礙。
 
圖一、日前保育團體發現,受漁網緊緊纏繞的年輕白海豚
 
 
雖然沒有過去的研究資料,不過個人推測,台灣的白海豚族群,受到六輕工業港、台中港這兩個填海工程影響,呈現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南北兩個子群體的分布狀態。當年國光石化的環評,根據台大周蓮香教授團隊的模擬結果,如果白海豚族群南北隔離,基因窄化、棲地品質下降,台灣白海豚族群可能在22年之內滅絕。也就是馬英九當年決定讓中油退出國光石化投資計畫,國光石化計畫終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二、白海豚離開大肚溪口,會沿著台中港堤防南北遷徙
若從梧棲港出海觀察白海豚,可以觀察到白海豚常常在大肚溪口覓食、遊憩後,常常繞過台電火力發電廠的溫排水堤防,沿著台中港的邊緣移動(圖二)。因為台中港已經填海深達16米,所以這一條廊道出現的白海豚,只有堤防與待進港的船隊中間,窄窄的一個海域可以通行(圖三)。在這個海域,長期累積的研究發現,有超過9的白海豚可以在這個地方被觀測到,可以說南北兩個白海豚次群體,都會在這個地方出現,有可能是大肚溪口食物來源相對豐富的原因。
 
 
 
圖三、因為台中港已經填海很深,白海豚活動廊道很窄,僅在堤防與待進港的船隊之中
 
 
從環保署彙整的圖資來看(圖四),台中港海域的白海豚目擊的點位,正好是台中港外港預計興建的地方。先講填海工程的噪音、船隻、水質等干擾,以香港港珠澳大橋的填海工程經驗,這幾項干擾就讓白海豚離開超過10公里。如果加上延伸至深海的堤防,阻卻白海豚南北遷移的路徑。加上彰化、雲林、苗栗海域未來離岸風機的工程,台灣的白海豚很難不滅絕。
 
圖四、台中港外港區,幾乎全數涵蓋目前白海豚的目擊點位
 
保育團體2008年到政院陳情,呼籲政府積極保育白海豚至今,已經過10年,這10年之中,舉辦數場國際保育工作坊、阻止了國光石化與台塑煉鋼(後來台鋼轉進越南,發生汙染事件)、催生了海洋保育署、修正了水汙法、協助海岸法、濕地法、甚至成立"白海豚媽祖廟"希望透過媽祖信仰跟漁民有保育對話基礎,在離岸風機的環評之中,也促使開發單位退至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至少一公里之外...,保育團體竭盡所能避免白海豚滅絕。但台中港的外港擴建案,是目前白海豚保育面臨的最大的困境。
 
 
白海豚有沒有救?如果只有離岸風機,又如果這幾年之內可以透過再生能源的收益,讓白海豚棲地範圍的流刺網船轉型永續漁業,讓海洋生態得到休養、漁民與白海豚都可以共存。這也是為什麼,保育團體希望在西海岸漁村推動里海倡議,2018年6月8日(海洋日),由立法院再生能元促進聯誼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到雲林口湖鄉舉辦公聽會,讓再生能源業者與漁村社區可以對話,希望可以找出漁業、保育雙贏的可能(圖五)。
 
圖五、2018海洋日,立法院再生能源促進聯誼會、環保團體到口湖舉辦公聽會
 
 
 
不過如果離岸風機的壓力再加上台中港外港,保育團體認為白海豚的保育很不樂觀。因此,保育團體呼籲政府,應該整體規畫中油與台電的天然氣開發案,透過共用、改建現有港口;改善輸送管線與儲存槽,也可以考慮如果台電燃煤電廠只剩下備援功能的時候,燃煤的碼頭與天然氣共用...。不要再往深海興建堤防,或許白海豚還有一線生機。
 
 
在21世紀,也可以算是已開發國家的台灣,我們特有亞種白海豚,也不應該因為無止盡的用電成長,而一直擴建的發電廠工程而滅絕。再者,台中市府不只有白海豚生態館,9月分媒體報導,市府預計打造台中港2.0成為觀光生態廊道(圖六),若台中港外堤防興建下去,將破壞生態觀光廊道的可能。本案應該徹底檢討,尋求潔淨能源、生態保育、生態觀光多贏的可能。
 
  
圖六、台中港外港,會讓台中觀光生態廊道理想破滅
 
 
陳秉亨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關鍵字
#守護國土山林
#白海豚 台中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