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台北觀傳局:真的有必要每年元宵節都發免費燈籠嗎?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研究專員 孫瑋孜)
今年九月初,一位暱稱「圓臉貓」的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i-Voting」提案建議台北市政府不要再於每年元宵節時發送免費燈籠,以免造成擴大效應(公司、廟宇等也跟著發送免費燈籠等等),並增加包含汞電池等廢棄物,不僅耗費資源也影響環境。
然而貴局在近日針對該提案的「分析說明」中解釋:『元宵節為傳統民俗節日,台北市自1997便每年贈送生肖燈籠,已成為傳統之一,且其「設計創意」不僅營造闔家同樂氣氛,也受到各界肯定』。如此的說明顯然認為「贈送生肖燈籠」是件百利而無一害的美事;同時還強調燈籠使用的材料均為「環保材質」,同時廢電池也都有效回收。
(市政府發放的所謂DIY生肖燈籠 圖/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 )
筆者實在不解觀傳局所謂的「創意」是誰的「創意」:每一年孩子們收到包在塑膠袋中的免費燈籠組後,都只能一步一步地按照指示,把不同的動物部位撕下來,再摺成「正確」的造型,最後還加了個使用水銀電池的燈泡。 在元宵節那天全台北成千上萬的兒童都在「加工」一個固定樣板的燈籠,實在看不出創意在哪裡。
在筆者兒時,鄰居朋友們在元宵節會各自用家中的廢奶粉罐等容器,或是打洞,或是裁割出各式各樣的線條,放上蠟燭後一同散步並互相比較誰的燈籠最好看。可惜如今已看不到這樣的景象,而諷刺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互相比較誰今年拿到最多的免費燈籠。
貴局同時提到燈籠本體為「環保材質」,通過安全認證;然而這些材質其實是PP合成紙或是俗稱「石頭紙」,是由碳酸鈣加上聚丙烯製成的。 雖說在丟棄後進入焚化爐「只會」產生二氧化碳(殊不知溫室氣體也是一種汙染),但在製造PP合成紙時所消耗的資源與電力完全沒有被考慮,且像合成紙這樣的材料,經筆者致電詢問台北市環保局與環保署相關單位後,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能回收,只有焚化一途」。
在考慮到某材質是否「環保」,不能只看它本身,而必須由整個生命週期(從製造過程到最終處置)都仔細衡量後才能下定論。 試問在元宵節之後,有多少孩子會留著特殊生肖的燈籠繼續玩?玩多久?知不知道玩壞了要怎麼處理?
除了PP合成紙不能回收之外,還有廢電池的問題。依台北市觀傳局的說明,看不出是否從2017年才開始辦理廢電池回收活動,同時也看不出來1498.1公斤的廢電池,在全部送出的免費燈籠中佔比為何?是90%的廢電池都回收了還是只有5%,完全不得而知。
更進一步來說,廢電池回收後如何處理、會造成多少汙染等重要議題也都沒解釋。 筆者必須鄭重呼籲,無論燈籠材質多安全,只要是製造出來沒多久便丟棄的產品,都是在浪費資源與戕害環境,更何況還有汞電池回收的問題。希望貴局能夠認真傾聽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附議者的意見。
台北市在許多環保政策上,都在全台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希望貴局不要再以不環保的方式慶祝元宵節;若能鼓勵各社區或學校的志工與老師教孩子利用廢棄物做燈籠,才是真正啟發孩童創意,且強化人際關係的做法之一。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研究專員 孫瑋孜;瑋孜同時也是致力於「零廢棄」之國際組織「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的「亞太地區顧問委員」)
----------------------
《蘋果日報》原文連結:
2017/09/26 請問台北觀傳局:真的有必要每年元宵節都發免費燈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