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筆記】嵐水老師農田裡的精靈們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專職律師 蔡雅瀅
2015/08/14
八月的第一場蠻野講堂,邀請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同時也是生態作家和生態攝影師的嵐水老師談「農田裡的精靈」。嵐水老師先從台灣獨特的環境談起: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兩百多座、一千公尺以上的山有一千多座。高度每上升一百公尺,氣溫會下降0.6度,因此若從墾丁開車上山,四個小時的車程,可經過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四個溫層,形成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因氣流沉降,經常形成乾燥的沙漠,但台灣有颱風、山脈和森林,氣候相對濕潤。
  
   
 接著嵐水老師用一張張生動的照片,介紹農田裡的精靈們:身上有毒液的毒蛾幼蟲,感到危險時,會發射毒毛到空中;長得像龍貓公車的毛蟲,被刺到時會劇痛;長得像鳥大便的蟲,利用外觀欺敵,但是便便不會一天天長大,為了怕鳥兒發現真相,長大後換一種外觀長得像蛇;鱗翅目的蝴蝶,口器是利用虹吸原理進食,而非像吸管一樣吸取;複眼上長著長毛,可把雨滴、灰塵排掉;身上的鱗粉,像有效率的太陽能板,能夠吸收太陽能;樁橡喜歡很多隻擠在一起,讓體型看起來變大;有些樁象喜歡面對面睡覺;長頸象鼻蟲會將葉子捲起,將蟲卵藏在裡面;螳螂產卵則像一大團白色泡沫。昆蟲的生命週期短,因此演化快速;蚜蟲在平地是胎生、在山上卻變卵生。
 
  (會射出毒毛的毛蟲)
 
  (像龍貓公車的毛蟲,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擠在一起讓體型看起來較大的樁象,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面對面睡覺的樁象,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五色鳥只在枯木(包含部分枯萎的樹木)上築巢,只有一個入口的巢,怕蛇類入侵,還會先做一個薄壁,遇到危險時,可以打破薄壁逃出,像車上的安全門一樣;白鷺鷥怕幼鳥不會吃東西,親鳥會把頭伸進幼鳥的喉嚨裡餵食;白鷺鷥與夜鷺作息時間不同,可以共用一巢,就像德國的Ucar;水雉是由公鳥孵蛋,母鳥在繁殖季節可以下好幾窩蛋,由不同公鳥孵育幼雛;麻雀在春天吃蟲,秋天才吃穀子,並不是害鳥。想起:中國曾為了提高水稻產量,大量撲殺麻雀,最後卻造成蝗蟲大量繁殖,作物損失更多;和日本和歌山電鐵貴志站的三色貓小玉站長,年薪一年份貓糧,如果麻雀在春夏做完除蟲的工作,秋天在田裡拾穗做為工資,應該也不為過。
 
  (白鷺鷥育雛,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麻雀群,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公水雉孵蛋,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花栗鼠喜歡把食物藏起來,但記性不好,常忘記藏食物的地方,導致埋起來的種子紛紛發芽,意外成為小園丁;台北富陽公園住著飛鼠;馬祖大坵島住著梅花鹿;台灣住著三十三種蛙類。蛙是兩生類:小時候用鰓呼吸、長大用肺呼吸;水可從皮膚進出;蛋沒有硬殼。中國樹蟾有單鳴囊;狗蛙(貢德氏赤蛙)有雙鳴囊,會發出苟、苟、苟的聲音;單鳴囊;狗蛙(貢德氏赤蛙)有雙鳴囊,會發出苟、苟、苟的聲音;青蛙會依據環境變色,甚至身體的不同部分,變成不同顏色。台灣有十六種毒蛇,蛇類很怕人,毒液是為了捕食和消化,並非為了咬人而存在;雨傘節遇到危險時,會把身體捲起來。台灣有十六種毒蛇,蛇類很怕人,毒液是為了捕食和消化,並非為了咬人而存在;雨傘節遇到危險時,會把身體捲起來。
 
  (雨傘節)
 
最後嵐水老師分享他棄商從農的轉折:鄰居的父親因為生病無法繼續照料柚子園,原本想申請林務局一次三萬元的造林補助,砍掉十六年的柚樹,改種小樹苗,但又十分不捨;從未未種過柚子樹的嵐水老師,以每年三萬元的租金租下柚子園。為採行「自然農法」,先將土地放置兩年,想讓生態復原,但兩年過去柚子園並未像預期中的雜草蔓生,才知道地主在出租柚子園前,好意請人噴灑除草劑,只好繼續等待;第三年終於開花,但很快枯死,落葉成為柚子樹為自己製造的肥料;第四年結了果,卻發現不知該如何賣柚子;第五年學會行銷,用三天賣完一萬斤柚子。
   
 
(翻拍自嵐水老師簡報)
    
嵐水老師認為:菜只是比較可口的草,用「草耕」維持生態平衡,不僅平常可以觀察農田裡的精靈,即使出國一個月無法照顧,作物一樣能好好生長。不除草、只割草,草根留著,水多吸收水分,水少可以涵養水分,與作物形成互助關係。許多人誤認有蟲咬的,才是真正的有機蔬菜,然而健康的植物被蟲啃時會變苦,不健康的植物缺乏防衛能力,容易被蟲啃食,透過食物鏈的基因篩選,越健康的植物越少蟲害。從事自然農法的前一兩年收成不好,先自己採種曬乾,待植物逐漸適應土地,收成就會改善。
 
最好「先建後遷」,用兩塊相鄰的地,一塊耕作、一塊休養,留時間給農田裡的生物們搬家。「自然農法」的收成量,雖不比「慣行農法」,但因農產單價較高,總收入並未減少。
 
對於一般民眾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農地保育?嵐水老師建議:
1.採買優質小農產品;
2.加入合作社或共購;
3.了解基本栽種模式;
4.不要嫌棄蔬果外表;
5.不要只買過甜或過香的蔬果;
6.家入穀東,分攤農民風險。
 
透過嵐水老師的分享,發現原來和生物和睦共處的耕作方式,與傳統農法相較,不僅總收入並未減少且多出許多時間,希望台灣更多土地改採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專職律師 蔡雅瀅
關鍵字
#嵐水
#生物
#蠻野講堂
#農田
#雨傘節
#青蛙